針對人工養殖大黃魚“過冬難”的問題,近兩年來,臺州玉環海山鄉大青島漁民葉哲兵積極鉆研,最終找到了較滿意的解決方案,從而為廣大養殖漁民提供了技術范本。
眼前這批大黃魚都經歷了去年冬天的考驗,如今個體從最初的只有成年人手指般大長到了一市斤左右,成了市場上的“搶手貨”。
綜合一年半來的養殖情況,它們過冬的總體成活率約45%?!拔覀冎苓?,他們(養殖戶)的(大黃魚)苗種成活率都在20%左右,能夠到30%也是很少見的?!比~哲兵說。
大黃魚喜溫怕冷。樂清灣冬天海水溫度不到10℃,導致人工養殖大黃魚過冬成活率過低。對此,養殖戶普遍做法是春季直接從福建購入個體重量約半斤的大黃魚,先暫養幾個月,再銷往市場,此舉避開冬天,但成本高,小型養殖場難以承受。
如何突破?葉哲兵從兩年前開始,直接購買五、六公分大小的小苗進行試驗性養殖,探索其過冬難的解決方案。經過專家指導和無數次觀察鉆研,他找到了關鍵原因。
據介紹,大黃魚在七、八度的低溫下,活動能力減弱,但海水潮起潮落,流速過快造成大黃魚在網箱邊緣碰撞擠壓而死亡,這是冬季成活率低的主因之一?!霸谖覀冞@個海區,海水流速每秒達1.5米,如何降低水流對大黃魚的沖擊,這是解決過冬難的一個關鍵問題?!比~哲兵說。
對此,葉哲兵采用多層細網覆蓋網箱周邊,保證水體暢通又能降低流速,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據悉,相對于直接購買暫養,采用小苗養殖方案,雖然時間周期較長,但扣除各類損耗和投入之后,投資成本依然比前者減少一半。
來源:潮新聞 共享聯盟·玉環
|